首页>新闻中心
早春“鱼瘟”疯狂爆发,全国鱼塘警报拉响
摘自中国水产频道
急急急!鱼塘警报拉响!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细菌真菌混合感染...鱼塘暴死率高达70%!
文/图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 高贤涛
早春养殖对水产养殖来说是非常关键的,类似于“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早春养殖渔事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水质、疾病、体质三方面。
(1)早春随着水温上升,水质的问题有一次“爆发点”。一方面由于低温、光照不足、营养缺乏等限制藻类的繁殖,导致肥水困难。冬季和晚秋水体积累的有机质随着水温上升被厌氧菌厌氧分解后开始释放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导致水有毒物质过多。虾蟹塘烂草腐烂发酵、营养失衡引起的隐藻水等导致黑水出现;
(2)早春水生动物体质普遍偏差,也是疾病爆发的“危险期”。随着温度上升水霉菌、细菌等开始繁殖,水霉病、赤皮病、竖鳞病、细菌真菌混合感染的”“鱼瘟”等疾病不断发生,严重的池塘死亡率达70%,给水产养殖造成很大损失。
(3)早春养殖还是养殖动物体质打基础的“关键期”。经过冬天养殖动物营养满足不了生长、抗病、抗应激等需求,随着开口吃料,消化吸收和代谢压力不断加大。早春如何开口保健尽快恢复鱼的体质,直接关系到一年养殖的效益高低和成败。
一、水质问题
早春水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肥水。早春肥水是非常重要的,对水产养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1)水体溶氧主要靠藻类光合作用产生,及时肥水可以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早春厌食等问题的发生;
(2)早春肥水可以增加水体天然饵料,有利于滤食性鱼类和虾苗尽早开口摄食生长;
(3)早春肥水对于控制疾病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帮助。尽快培育池塘有益藻类,可以跟水体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从而竞争性抑制病原菌繁殖,减少疾病的发生;
(4)虾蟹养殖池塘,及时培藻可以竞争性抑制青苔的繁殖,有利于控制青苔的发生;
(5)早春培藻肥水,可以保持好的藻相保持好的水质,减少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产生,减少环境应激对养殖动物的影响。
要想顺利肥好水首先需要了解影响肥水的因素,针对性采取解决方案。
(1)早春温度低,藻类生长繁殖速度慢限制了肥水的效果。因此早春肥水比养殖后期肥水更需要补充易吸收的肥水产品;
(2)早春光照不足影响藻类生长。早春下肥水产品前最好看好天气预报,保证下肥当天和后续几天晴天。
(3)早春微生物活性受限,水体营养不平衡限制藻类种类多样性。因此早春肥水要选用含微量元素齐全的肥水产品,尽最大限度平衡水体营养。
(4)还有的水体不好肥是应为底部沙底或者板结。这样的水体还要配合改底解毒,比如选用含池底修复剂、过一硫酸氢钾等的改底产品。
(5)浑浊水不好肥水是因为水体缺少藻种。在使用肥水产品前先引入含藻种的外源水,使用腐殖酸钠等净水产品提升水体透明度。
(6)有的水体是因为浮游动物过多或者滤食性鱼类过多,这种水体要增加肥水产品使用频率和用量,浮游动物过多则需用药物杀死部分浮游动物。
早春水质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比如早春黑水、浑浊水、底部有毒物质上泛导致厌食等。早春黑水问题较多,一方面是有淹青操作的鱼塘,腐烂水草有机质积累过多,早春细菌活性差分解力不足导致。虾蟹池塘则是因为早期养殖过程腐烂的水草没有及时分解。早春黑水还有的是因为水体营养失衡,导致藻相失衡,隐藻大量繁殖形成“隐藻水华”。隐藻水比较危险,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较高,池塘藻相极度单一容易引起倒藻。早春黑水处理建议,水温升到15度尽快用益生菌分解有机质,调水前先改底解毒,注意水体增氧。在肥水前先引入含藻种的新水,再使用膏体肥肥水。
腐烂稻草导致黑水
虾蟹养殖池塘还有一个影响较大的水质问题是青苔。青苔是水绵、双星藻等几种丝状绿藻的通称。少量的青苔起到水质的净化作用,可以让水体清、瘦,使水质保持氮含量低,有一些青苔还是饵料。青苔少量生长对虾、蟹影响不大,不建议使用杀青苔产品(多数杀青苔产品对虾、蟹有害),只需肥好水控制青苔不大量生长。
太多的青苔对水产养殖主要危害性:
(1)青苔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体中的营养盐,影响藻类生长,水质变得清瘦透底,影响虾蟹生长;
(2)青苔附着缠住虾、蟹,影响其生长活动;
(3)青苔死亡分解后会产生有毒物质,引起虾蟹中毒,导致吃料不好诱发疾病,严重的会引起虾蟹大量死亡;
(4)虾、蟹吃了部分青苔,导致消化吸收问题的发生;
(5)死亡青苔腐烂后恶化水质,引起水质发黑、发臭等。腐烂青苔恶化水体环境,影响虾蟹的色泽,有些会诱发黑鳃病、水肿病等。
青苔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青苔出现之前,池塘或稻田上水后及时肥水,通过降低水体透明度和培育有益藻类竞争抑制青苔的生长;发现有青苔出现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先用腐殖酸钠遮阴抑制青苔生长,再用膏体肥肥水,适当增加肥水产品使用频率;青苔大量爆发,覆盖面积超过池塘面积一半时,处理青苔存在风险,而且不好处理,建议人工打捞青苔,及时出虾或干塘处理。
青苔大量爆发
二、疾病问题
近几年早春鱼病问题越来越多,有些把早春鱼病称为“怪病”、“鱼瘟”等,这主要因为早春鱼病导致死亡率较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治疗难度较大等。
早春鱼病为什么这么难治疗?
(1)早春鱼病难治疗,主要的还是因为早春鱼体质差,自身抵抗力不强。经过冬天低温、缺氧、停食等,鱼体质非常差,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力也较弱,营养的缺乏更是雪上加霜;
(2)早春鱼病病理复杂,很多是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内部和外部综合感染。比如有些病鱼综合呈现水霉病症状、赤皮病症状、竖鳞病症状等,有的病鱼体表出血、溃烂同时伴随内部出血;
(3)早春水质问题较多,水体有毒害物质释放,水体溶氧不足,各种环境应激加重了鱼病的恶化程度;
(4)早春转塘拉网、放苗、注射疫苗等引起机械损伤、寄生虫留下伤口等给水霉孢子可乘之机,发生水霉病后导致体表溃烂又继发细菌感染。
早春大量死鱼
早春“鱼瘟”的防治要从多方面综合入手做工作:
(1)首先注意水质调节,及时培藻肥水。在水温上升到15℃之前采取改底解毒的措施,减少水体有毒物质对鱼的影响;
(2)加强早春鱼的饲养管理,及早开口恢复鱼体质(水温高于10℃),同时加强肝肠双护;
(3)水温上升到15℃左右及时用杀灭细菌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苯扎溴铵、复合碘等消毒水体,控制病原细菌的繁殖。同时使用杀灭真菌的消毒剂如菌霉净杀灭水体中的水霉孢子,早春消毒要注意细菌真菌同时杀灭;
(4)发病的池塘要注意是否伴随内部出血或者体表溃烂出血症状,此时最好内服抗生素和抗炎药物清除体内细菌的危害。
水霉病是早春主要的疾病,水霉病对水产养殖的危害非常大。水霉菌寄生在鱼体表,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坏死;水霉菌的着生使鱼体的负担过重,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水霉菌产生代谢产物能分解鱼组织,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继发细菌感染;
有效防治水霉病需要了解水霉病发生的特点和影响水霉病发生的因素。
(1)温度是影响水霉病的发生的关键因素。水霉病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发生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5-18℃,28℃时受到抑制;
(2)水体pH值影响水霉病的发生。水体pH=7.2对水霉生长最佳,水霉孢子繁殖旺盛。pH=5.5以下时水霉的生长受到抑制;
(3)水体盐度影响水霉病发生,水霉菌对盐度的反应敏感;
(4)水质影响水霉病发生。水质恶化严重,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容易发生水霉病‘;
(5)外伤口影响水霉病发生。当鱼、虾体表因捕鱼、运输、翻箱、注射疫苗等操作不慎导致机械损伤,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导致伤口,水霉菌的游动孢子侵入伤口导致水霉病发生。
一旦水霉菌感染鱼体,内菌丝深入肌肉治疗难度很大,水霉病重在预防:
(1)在放苗前彻底清塘消毒,加水后用菌霉净等能杀灭真菌的消毒剂全池消毒;
(2)在晚秋时节或越冬前做好杀虫,减少寄生虫导致的鱼体受伤可减少水霉孢子着生;
(3)在拉网捕鱼、放苗、注射疫苗等操作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4)放苗时使用安全的药物如菌霉净浸浴鱼体消毒;
(5)在水霉病发生季节(15-18℃水温)使用菌霉净等杀真菌药物全池消毒;
(6)适当肥水培藻,有益藻竞争性减少水体中水霉菌孢子的生长;
(7)水霉病发生严重时,及时用菌霉净等杀真菌药物治疗,治疗药物加量,连续消毒两次。
三、体质问题
什么是鱼的体质?鱼类体质是指鱼体对抗不利条件,适应生长环境,消化吸收食物进行生长发育的能力。鱼的体质不仅决定鱼的抗病能力和疾病恢复能力,也影响着鱼的生长,决定饵料系数的高低。鱼的体质决定着养殖的成败,具体可以从一些方面体现:
(1)体质影响鱼的消化吸收能力。健康的鱼首先需要良好的肠道,肠道是鱼体质的第一道大门。体质差的鱼肠道出现问题如肠炎、套肠、肠绒毛破坏等,饲料的消化吸收非常差,营养不能满足自身需求,此时给病菌可乘之机便会诱发疾病的发生;
(2)体质决定鱼的抗应激能力。有些池塘天气突变、亚硝酸盐忽然升高、藻相突然变化等就会死鱼,有些池塘的鱼耐运输能力非常差,这些都跟鱼的体质差有关;
(3)体质决定鱼疾病恢复能力。同样的药物在治疗不同池塘相同的疾病时体现的效果差别很大,比如同样的恩诺沙星在治疗不同池塘的草鱼出血病时有的有效有的没效,这主要是因为鱼的体质不同;
(4)体质决定鱼的抗病力。不同池塘养殖同样的鱼发生同样的病,有的死鱼多有的死鱼少;同一池塘发病有的鱼死有的鱼不死,这都是有鱼体质决定的。好体质的鱼即使感染一定量的病原菌也不会发病死亡。
体质差呈现的绿肝
代谢障碍的鱼尾鳍V形透明带
养殖过程中定期打样判断鱼体质情况非常重要,可以根据鱼体表、鳍条、鳃、肠道、肝、胆等判断鱼体质好坏。鱼体表粘液可以很好的反应鱼的健康状况,体表粘液是鱼对抗病菌及寄生虫的第一关,如果粘液较少鱼体表无光泽,表明鱼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需要及时内服中药调节;鳍条也可以反应鱼体质好坏,比如有代谢障碍的鱼尾鳍呈现V形透明带;鳃也能反应鱼是否体质好,主要通过鳃的颜色,比如代谢障碍的鱼鳃发白、感染鳃霉的鳃呈现花斑鳃等;肠道主要从肠壁的厚度、肠道脂肪厚度、肠道的韧性、肠内壁是否发红、肠道是否有脓液等反应鱼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上面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护肠。可以先用硫酸新霉素清除部分肠道病原菌,间隔两天再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护肠;肝胆是鱼体质的最好反馈,饲喂饲料的鱼很多呈现肝胆肿大、花肝、绿肝、胆汁浓稠等,这些症状也是代谢障碍的体现。虽然上面提到的体表、肝胆、肠道等异常情况可能不会直接导致死鱼,但是有这些问题鱼处于亚健康状态,也是疾病发生的诱因,在养殖中是定时炸弹。很多条件致病菌就是趁着鱼体质差的空隙大量繁殖,导致鱼群大量发病死亡。
早春是鱼体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建议早春加强鱼的饲养管理,早春投喂需要注意少量缓慢加料,不易用高蛋白饲料,注意减轻鱼的代谢负担。一旦鱼开口摄食,及时内服保健类产品增强鱼体质。建议用应激宁保肝胆,促进机体代谢,内服优肠乐养护肠道,促进鱼消化吸收。通过保肝护肠尽快增强鱼的体质。早春保健切记一定肝胆和肠的工作同时做。养殖投喂高峰期也要定期15天内服保健,通过保肝护肠,保证健康的肝胆肠才能保证好的体质,减少疾病发生。